Minolta 也就是現在的Sony,當初Minolta傳出將被Sony收購時,增引起許多M家的Fans深深的嘆息,畢境在這個市場上,日系廠家裡,唯一、也是最後堅持自已的調性、風格來生產機材的廠家,但是,最終還是得向五斗米折腰;

即便Minolta 在生產器材方面,尤其是自製光學玻璃的技術,我認為是在日系光學機材設備廠家中是冠拔鋒群的!

其特例獨行的生產、行銷模式,卻也讓一般廣大市場中的一般用戶難以認同,市場上也只始終環繞在接近藝術圈類別的小眾市場,清新典雅的影像風格,精準公正的色彩校正,這二種特性幾乎出現在每一支Minolta所生產的每一支鏡頭上,而且不分貴賤!!

Minolta也曾經陪我走過一段相當長的學習時光,今天我在關於Minolta影像調性的相關技術資料時,發現這篇文章,作者已不可考,原始連結也都已失效,心頭一慌、眉頭一緊,趕緊貼下來分享給M家及現在S家的Fans!!

===========以下為原文================
Minolta攝影器材綜述

 minolta-7  

日本美能達公司全稱美能達有限公司(MINOLTACO.,LTD)。由田鳩一雄在德國人比利.諾依曼和維利.哈依內曼的合作下創建於1928年,成立時稱 爲“日德寫真機”商會,以開發照相機爲最初目的。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已成爲全球最負盛名的光電和數碼器材生産的強大企業之一,其産品是多元化的,其 中作爲主流産業的攝影器材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日圓,占公司所有産業産品總體銷售的30%。其各種器材及産品的生産規程有一個特點,就是從産品的設計研 發到基礎材料的生産到最後成品的檢驗出廠,較少使用OEM産品,基本上是在美能達自己的流水線上完成,即使設在國外的廠家,一般也堅持按本公司的規程生 産。而尼康的一些産品,比如好些ED鏡頭據說使用了Tokina OEM的ED玻璃。OEM産品並不是不好,但同時說明了美能達本身的技術力量涵蓋了産品生産的所有 領域,在水平上是頂尖的,在質量上是精益求精的。美能達是少數幾個自産自用照相機鏡頭玻璃和鍍膜的著名廠商。美能達攝影器材基本上用於出口,主要的出口對 像是美國,其次是歐洲。選擇美能達攝影器材實質上也是對其品牌內涵在一定程度上的認可。本人認爲美能達器材總體上是值得信賴的,從它輝煌的歷史沿革和産品 的發展過程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認識和信心。

位於日本大阪的美能達照相機公司專門進行照相器材的研發和製造。1929年研製出第一架便攜 式折疊照相機“NIFCALETTE”,採用德國生産的鏡頭和快門,使用的是可拍8張,畫幅爲4X6.5CM的圓筒型127規格膠捲。還生産了其他一些 120相機。1931年正式成立美能達合資公司。1933年開始以美能達爲品牌命名其照相器材。1934年,美能達生産的“VEST”相機,是美能達第一 台經典之作,凝聚了當時最尖端的照相機生産技術,率先在機身製作上應用了酚醛樹脂,取消了原來的皮腔結構。1935年,第一架旁軸照相機“AUTO MIOLTA”聞世,1937年推出美能達第一架專業新聞相機“MINOLTA PRESS”,該機在當時位於世界尖端水平,和同時生産推出的6X6CM畫幅雙鏡頭照相機“MINLTAFLEX”一起,由於成像極其優秀而被確定爲美能 達公司的形象産品。就在這一年,美能達整頓了生産體制,在日本東京千代田改組成立了“光學精工株式會社”。1939年開發了能夠在卷片的同時上弦的高級雙 鏡頭照相機“FLEXAUTOMAT”。此後由於戰爭,美能達主要生産軍用照相機,專業化程度得到極大的提高。在這個時期,幾乎所有日本民營的照相機企業 破産或者停産,美能達公司作爲日本海軍的任務性廠家得以保持運轉,爲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從1946年起,美能達器材達到完全自産 化的技術水平,此時推出的“III”型中小型相機奠定了美能達公司戰後的發迹史。日本照相機工業史上首先在鏡頭上採用鍍膜技術的就是美能達的ROKKOR 系列鏡頭,可見美能達鏡頭鍍膜技術的精湛功底。美能達公司1947年開始生産35毫米照相機,1948年開發出第一台焦平面快門照相機“美能達35”。 1949年美能達公司完全利用自有獨立的技術,將徠卡機身所存在的缺點進行改進,採用徠卡介面,研製出第一台鏡間快門照相機“MINOLTA MEMO”,直到1954年徠卡“M3”問世期間的多年裏,美能達公司一直在潛心研究徠卡的技術,不間斷地改進35毫米照相機的性能和工藝,競爭物件直接 定位爲徠卡。1955年推出的“MINOLTA AUTOCORD”新型照相機,率先採用了羅口鏡頭,伸縮調焦的後來被稱爲“美能達標準”的行業規範。1957年美能達公司針對徠卡進行競爭,研製成功了 一款可媲美徠卡“M3”的35毫米照相機樣機,同時生産出配套的採用最新雙層消色差鍍膜技術的鏡頭,但尚未批量生産,美能達公司的決策者就意識到今後的主 流發展方向是單反相機,於是毅然終止了這款樣機的定型生産,把人力物力完全投入單反相機的開發研究。

1958年美能達公司正式開始生 産第一台35毫米單反照相機SR-2。雖然美能達公司研製單反相機起步比較晚,至今只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但一起步就是高起點而一發不可擋,技術上大投入, 大研發,所以到了六十年代初期的短短幾年間,就已經坐上了國際攝影器材大品牌的穩固地位。1962年美國第一艘繞地球飛行的載人太空船“友誼七號”,裝 載的主要技術性攝影設備就是美能達相機。可見美能達的實力不是浪得虛名的。在國際上,許多著名大師和國家政要以及社會名流都喜歡使用美能達攝影器材。美能 達公司1962年推出的SR-7單反相機是首次將硫化鎘測光系統直接裝在相機機身上的,以後才被其他品牌的機身所採用;1972年的“徠卡E”,是美能達 公司和德國徠茨公司共同開發的相機,特別是1973年推出的“徠茨美能達CL”相機,主要採用了美能達的設計思想,應用了美能達的TTL自動測光調光元 件,具體生産也由美能達負責,這款産品在國際上評價極高,但由於是高端産品,一般應用者不多,只在攝影界引起了轟動,之後徠茨公司再沒有在“CL”産品上 繼續深入合作,但美能達公司仍然在“CL”的基礎上發展後繼型,1981年成功開發了“CLE”旁軸照相機,採用電子快門和TTL-AE,配備28毫米鏡 頭,再一次轟動了攝影界。1977年美能達公司推出的XD-7是世界上第一台同時具有快門和光圈優先的AE相機;1982年推出的著名的X-700經典相 機,是手動相機電子化的又一個里程碑;到1985年又推出了美能達7000AF,這是人類照相史上的第一台自動對焦相機,當年就以大比分奪取了日本照相機 銷量的第一名,在全球的銷量也是領盡了風騷,同時在名滿天下之餘又榮膺了當年的歐洲相機大獎。可以看到,在現代照相機工業發展史上,幾乎每一次有關攝影器 材的技術上概念上的大進步,多數都是美能達引領了時代的新潮流。美能達照相器材除了傳統規範之外還有幾個引人注目的相關系列:一是16毫米膠捲規格超小型 照相機,1950年美能達公司以日本“甲南照相機研究所”生産的“MICA”牌自動照相機爲原形,重新設計生産了“科南16”型自動照相機,1957年又 開發了後繼的“美能達16”自動照相機,首先採用16毫米膠捲盒標準,以至在1962年該膠捲盒規格成爲日本JIS(日本工業規格)標準,直到1972年 美能達才把這個16毫米膠捲標準轉換爲110規格;二是美能達曾成爲110膠捲規格的最大相關企業,110膠捲規格是美國柯達公司的得意之作,而美能達公 司從1974年起就大量生産使用110膠捲規格的相機,可謂和柯達公司相得益彰;三是美能達公司的APS系列相機,把美能達所有系列相機的優點都糅合在一 起,採用了V鏡頭介面和成熟獨特的光學技術,不但先進優秀,而且極其小型化。

在國內,特別是七,八十年代,美能達器材基本上是攝影界 專業人士的標配設備,國產器材的代表作-----海鷗相機,也有美能達的技術內核存在。美能達攝影器材在日本國內和國際上獲獎頗多,主要是歐洲照相機大 獎,從1982年的第一次至今已獲得八次之多,確實是名至實歸。第一次是1982年的X-700,第二次是1985年的7000AF,第三次是1989年 的7000I,第四次是1991年的7XI,第五次是1993年的9XI,第六次是1995年的700SI,第七次是1998年的505SI,第八次是 2001年的a-7。總的來說,美能達攝影器材作爲一流的國際大品牌,其産品的精良是無須質疑的。它的攝影器材講求小型先進化,質量可靠,性能穩定,功能 強大,返修很少,服務優良,價格合理,設計理念富有人性化和時代化,確實是追求崇美境界和高性價比的攝影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上乘之選。

本 人不是大蝦,僅一業餘攝影愛好者,一星期平均五卷的拍攝量確實不敢登大雅之堂,涉影八年,除了徠卡系列攝影器材之外,實際使用過的品牌和機型不少,但個人 擁有的器材僅爲清一色的美能達鏡頭和機身,現有家當:505SI,800SI,A-7各一台,X-700三台,鏡頭有美能達原廠AF24-85/3.5- 4.5,AF100-300/4。5-5.6 APO,AF85/1。4G(D)各一支,手動鏡頭有原廠MD50/1.4,MC200/3.5,MD28/2,MD35/2.8,MD28/2.8, MD35-70/3.5,MD35-70/3.5MICRO,MD28-85/3.5-4.5 MICRO,MD70-210/4 MICRO,眼下最想擁有的是原廠MD24/2.8,MD135/2.8鏡頭,但美能達原廠手動好鏡頭已經停産多年,新舊都很難找到,只能是可遇不可求 了。在當今國內的攝影圈裏,人們大凡提起購買或者使用器材,往往不是推崇尼康即爲佳能,甚至徠卡哈蘇等,似乎並無美能達一席之地,每當偶然提起,多數人也 只用四個字即打發:二流貨色。因此,至於我爲何偏偏選擇了美能達,可能就有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本人主要是根據這樣的原則來選擇的:

一。美能達性價比較高(窮人的經濟學,老刺蝟名言)。就本人現有的器材來看,投資是相對比較合理的,全大套系統兩萬五千之內,但性能上都不比尼康和佳能的同級設備低,特別是手動的MD器材,個個都是美能達的精品,並且是八十年代的專業配置;

二。 作爲歷史悠久的國際性專業大品牌,美能達在技術上和質量上是有保證的。照相機工業史上的每一次技術革新很大部分都是美能達引領時代潮流,獲獎最多。在專業 攝影器材領域,美能達也是成就非凡的,它的A-9專業照相機和G系列專業鏡頭,個個有口皆碑,技術上在當今可以達到令人極少遺憾的境界。美能達鏡頭種類雖 然比尼康和佳能少,但很少生産不負責任的鏡頭,鏡頭高度體現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焦段覆蓋比佳能和尼康鏡頭實在,顯得少而精幹,鏡頭定位準確。由於鏡頭選 擇餘地少,配鏡頭比較方便,且素質高,不象某家器材,狗頭一幫,反而搞亂視聽,無所適從;

三。美能達器材爲攝影界所接受和檢驗了大半 個世紀,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的專業人才和攝影愛好者,功不可沒,也因此而成就了其國際大品牌的歷史性地位。因此關於美能達二流貨色的說法是不客觀的,其實, 很多人也許根本不瞭解美能達器材,也不太使用過美能達器材,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在國外,美能達是較受歡迎的品牌,從1982年到現今總共獲歐洲相機大獎有 八次之多,是獲此項大獎最多的攝影器材品牌;

四。美能達鏡頭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成像風格,成像風格不以尼康鏡頭的高反差爲所長,也相 對不如佳能鏡頭的成像柔和細緻,層次豐富,但它在保證足夠銳度和層次感以及解像力等綜合性能的前提下特有一種油潤悅目,色彩明麗的油畫般的效果,類似徠卡 等歐洲鏡頭的成像風格,偏向于體現歐洲文化底蘊,對喜歡油畫藝術效果而又無法接受徠卡等頂級器材價格的愛好者,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本人比較喜歡這種成像風 格,用來拍田園風光和藝術人像,尤其顯得古典和令人心情寧靜而懷舊;

五。美能達的鏡頭生産技術是身出名門,有貴族血統。美能達公司本 來就是日德合作起家的,在發展過程中曾和徠卡有過實質性的合作關係,美能達曾經向徠卡轉賣過三款MC鏡頭的生産技術,而它們其中的合作關係也延伸到了鏡頭 生産技術的管理和檢測的方面中,算是比較密切的,所以之間的血統是有一定的,倒不是空穴來風;

六。美能達的測光和閃光技術是強項,相 當準確可靠,800SI的十四區蜂巢測光,跟尼康F100的3D填充式補光測光效果非常接近,在各種複雜情況下測光也很穩定,《攝影之友》曾經有專文測試 過,這裏不再累贅。本人通過實際使用也基本同意這種說法。作爲同檔次的准專業機,800SI的價錢爲F100的三分之一,太值了,加上現在還有一個更先進 的A-7,選擇的餘地更廣。如果不是追求頂級器材的發燒友或者不是經常到特別惡劣環境大量工作的專業人士,美能達800SI准專業器材已經足夠好和足夠使 用了。

我用過不少各家器材,但至今手頭只保留清一色的美能達器材,是在走過痛苦漫漫器材發燒路之後,經過大浪淘沙得到的結晶。也有幸 得到一個結論:器材也,不過玩具而已。用了八年的時間,用了八年的精力,耗費了我相當於好多勞動人民全家幾年生活費的錢財才終於印證了這麽一句廢話,真是 痛心和無奈。

客觀的說,我現在外出一般只帶一台手動X-700和一支標準MD變焦鏡頭作備用,卻用一台一千多元的普通傻瓜變焦相機做 主機,方便和輕便壓倒一切。經常感歎,器材太多反而是累贅。何曾同時背上過六台相機和十幾支鏡頭外出呢,也沒有這個必要,鍛煉身體也不必花那麽多錢來增加 重量,背石頭更好。言傳身教,我現在確實痛感器材夠用,好用,實用,適用就行了,發燒其實是一種心理作用,似乎更像有點戀物僻的心理。但要我出讓手頭上的 器材還是捨不得的,全都是難找的好東西。話說回來,美能達的市場定位是比較準確的。本人體會,選擇美能達鏡頭要有耐心,寧缺毋濫,以原廠鏡頭爲首選原則, 美能達的鏡頭種類不多,但焦距全,素質好。其市場取向也是比較精明的,普及鏡頭素質往往保持一定的檔次,性能價格平衡得較好,花三千就可以用到三千的素 質,不同於佳能鏡頭,出了一大堆,但拿得出手的就剩下那幾個價格昂貴的L頭。各家産品風格取向不同,之間沒有太多的橫向可比性,也不想引起門派爭論。另 外,美能達機身一般小巧美觀,功能強大,質量穩定,較新型的美能達照相機的銳利磨砂取景器的明亮程度是其他品牌同檔次相機難於相比的。八年來,我三台塑膠 機身的X--700沒有一台有過任何問題,三台自動機用得少,但質量很好,幾年來沒有任何故障,美能達配件非常豐富,如果沒有原廠情結,還有很多副廠的鏡 頭做後盾,同時有大堆海鷗和價廉物美的俄羅斯鏡頭可以選擇。說美能達配件難找也是很不客觀的。

綜合來說,美能達器材是面向一定消費群 體的,上那一家器材,要懂得欣賞它的內涵,否則是無法溝通的。經常看到人們象炒冷飯一樣評判各品牌機身鏡頭的素質和功能的具體差異,評判哪個好一點哪個又 不行,該買哪一個又不該買哪一個,功能夠不夠用,要不要頂級器材,哪個牌子好哪個牌子又如何,甚至有人爲選一個功能差異很小的相機都痛苦煎熬幾個月,吃不 好睡不著。雖然提倡言論自由,但確無必要。本人認爲太多的爭論只不過是一種學術上的分辨而已,隨著器材技術的進步,這種爭論永遠不會有結果的,甚至有誤導 影友的反作用。其實,器材任何情況下都是一種工具,用好了才會出好活,對於一個真心投身到攝影事業之中的嚴肅愛好者,一台海鷗DF300A已經足夠讓你到 達很高境界了,不管什麽牌子的器材,只要基本功能具備,機身牢固,快門準確,鏡頭素質達到要求就完全能夠搞創作了,不必要搞器材攀比和無端懷疑。著名品牌 的機身是完全值得信賴的,入那一家相機功能都是夠用的,至於鏡頭的選擇就看你的定位和用途了。但有一個事實,現在好多大蝦還在使用國產二鳥大搞創作。我認 爲,本人現有的美能達器材已經足夠玩到很專業了,無須再花精神去攀比器材,我的器材比亞當斯當年的先進得多,欠在脖子上的頭沒有他的先進。我同意‘欲善其 工,先利其器’的真理,也明白頂級器材的威力無窮,但對於我等大多數普通攝影愛好者,具備務實的器材觀是很重要的,應當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不必攀比,選 准定位,克服品牌偏見,刻苦學習攝影技術,善於總結經驗形成主見,不是人云亦云,才能真正享受到攝影的樂趣,我主張做腳踏實地的攝影人,反對做胸無點墨又 圖虛榮的器材佬。

本人現有的美能達器材還是相對精良的,畢竟同時擁有三代獲歐洲大獎的機器,起碼也是經過歷史考驗的經典之作。下面結 合本人現有器材的使用體會,對部分較有代表性的美能達攝影器材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和評價,關鍵是突出各器材在使用中的主要優點和存在的不足,談談一些個人看 法,對錯與否,留與衆人說。因篇幅限制,器材的具體規格不詳細列出。

美能達XD—7和X-700

美能達XD—7和 X-700手動對焦單反相機是美能達攝影器材在發展史上的兩個經典之作。XD—7之前的各種相機機身,一般都是以純機械部件來實現不同的暴光方式的,但 1977年推出的XD—7是世界上第一台同時具備快門優先和光圈優先的AE相機,開創了照相機借助電子技術來實現多種自動暴光方式的先河,奠定了現代照相 機發展的基礎性模式,它的誕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我沒有XD—7相機,但前後使用過七,八次,拍過十卷左右,認爲它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經典專業手動相機。 金屬機身,快門聲音非常柔和輕巧,機振很小,有自帶的目鏡擋板,在自拍或者保護目鏡時非常有用,加卷片器拍攝速度可以達到每秒兩張。我個人認爲,如果有好 的原廠鏡頭相配,其手感及綜合性能好于尼康的FM2,是一款適合專業人士使用和保藏的經典高級相機。X—700是在1982年生産推出的,原來設計定位爲 高級業餘型手動對焦單反照相機,以作爲先前推出的XD-7高級手動對焦專業相機的高低搭配型。但有趣的是,美能達並不是一下子從XD--7就過度到X-- -700的,先是在1978年推出XD---7的改進型XG—2,取消了快門優先,同時推出一款簡化型號XG—5,也叫做XD—S。到了1980年,推出 X—7,是全自動暴光型的,比較類似以後X—700的P擋功能,具備電子聲響手震警告功能。也許做了這麽多的前期準備,時間和技術儲備都接應上了的緣故, 於是在1982年一舉推出了著名的X—700,機身放棄金屬材料,採用厚工程塑料,硬指標相對其他美能達高端相機也適當有所降低,最短快門仍然採取千分之 一秒,以取得和XD-7高檔機在性能檔次上的一致,但爲了方便業餘愛好者使用,應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照相機電子技術,從新設計了外型和結構,使得其最終變得 功能強大,質量穩定,推出後大受歡迎,風頭甚至超過它的大哥XD-7和同時推出的尼康FM2,同年即爲歐洲七家攝影雜誌評爲“歐洲相機”,這七家雜誌是英 國的《攝影愛好者》,荷蘭的《焦點》,瑞士的《攝影》,法國的《攝影雜誌》,瑞士的《攝影電影專家》,義大利的《攝影》和聯邦德國的《攝影雜誌》。這次評 選雖然沒有實質性的獎勵,但權威給予的榮譽使得美能達X-700從此名揚天下。這款業餘相機甚至被許多名家所使用做爲專業用途,竟然成爲一代名機和長青 樹。此機於2001年二月份宣佈停産了。雖然機身是塑膠的,但質量和工藝很好,本人前後幾年內一連買了三台,都是全新的,主要是喜愛它優點不少,一是取景 器採用美能達的專利銳利磨砂對焦屏,在135手動機裏幾乎是最亮的,暗處和弱光下對焦很舒服準確,憑這點在用戶心中得分極高;二是它的測光準確,採用經典 的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但演算法精確,在焦平面快門後下方還有另一套即時測光系統,當快門打開後,再對收小光圈後到達膠片的光線進行一次即時測光,並按照即時 值進行暴光,這是X-700的獨到之處,這個功能使得X--700在M和A檔能夠相容所有符合卡口標準的鏡頭,即使是沒有光圈連動撥杆的非MD卡口標準的 鏡頭在X--700上一樣可以使用A和M檔正確暴光,而MD卡口的鏡頭則可以使用其A,M,P檔的全部功能。本人經常直接把X--700當測光表使用,然 後再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暴光補償,使得最後的暴光效果非常理想。我有800SI,但實用中有時其自帶的十四區蜂巢測光反而不如X---700,比如在主體很 小,背景是大片白色牆的情況下,800SI往往出現了主體暴光不足的問題;或者在主體過亮而背景反差較大時,也出現暴光異常的情況。但使用X-700的P 和A檔卻能夠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暴光準確,而且整張畫面各部分的暴光量平衡得很理想,高光部分和弱光部分過度得相當自然,這個特點是我在長期的實踐中深刻體 會到的。

感歎二十年前的X-700至今還未落伍,更感歎美能達不愧爲世界級品牌的技術造詣;三是有面向MD鏡頭的P檔功能,其原理是 根據機身的精確測光,通過光圈撥杆自動控制鏡頭用最大光圈配合高速快門來進行拍攝(使用時先把MD鏡頭上的最小光圈鎖鎖定),以最理想的拍攝組合程式來減 少手震機震的影響,從而提高拍攝的成功機會。低於三十分之一秒的快門速度時還有聲音報警裝置(先把電源開關撥杆撥到報警檔),所以即使新手手持使用X— 700的P檔,也是可以充滿信心的,緊急時可以當做傻瓜機快拍。採用了較少見的金屬電子感應測光快門鈕,相當美觀高檔,爲相機的經典性增色不少。

從 綜合性能來看,即使是目前的FM3也不見得超越X-700;四是結構緊湊,質量穩定,取景器資料LCD顯示直觀齊全,小巧輕便而機動性強;五是一機多用, 有獨立的景深預視,有暴光補償,暴光鎖定,電子自拍,有TTL閃光燈功能,有安全上卷機構,可裝外置高速馬達及大量的附件設備等等。很多專業人士用它來搞 創作,獲獎或者成爲世界經典作品的數不勝數;六是性價比高,在82年推出後,價錢一直和尼康FM2持平,到85年還賣當時的二千多元,現在的新機不到兩千 的價錢,停産後還有使用和保藏價值。現在儘管有很多新式自動化的機器可以選擇,但手動攝影的魅力遠未消逝,甚至還有回升的趨勢。本人有自動准專業機,使用 中感覺除了對焦快,適合快拍搶鏡頭之外,在處理複雜情況時不能完全代替人腦,有時自動化照相機出的片子讓人不敢恭維,手感也遠不如手動器材舒服。全手動照 相機也不太令人喜歡,如FM2,儘管它出身名門,性能卓越,我曾擁有過這個相機,使用過很多次,感覺全手動在使用上太費時間和精力,對相片效果也無法準確 把握。多數情況下玩攝影還是講求出片比例和方便性的。

綜合各方面,只有X-700認真適合我,要說遺憾也只有兩點,一是沒有多次暴光 功能,在極少的使用機會裏可能有一點遺憾,但我從來沒有使用過這個功能,對此缺點基本忽略不計了,還有一個就是千分之一秒的速度確實在某一些特殊情況下有 所限制,我遇到過在烈日下拍人像的情形,想使用大光圈確實是有所被動,只好用小光圈犧牲一些景深來補救,但其實在實際應用中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嚴重,畢竟景 深對於大多數時候的主題和構圖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除非你苛刻到連一個螞蟻也不放過就另外說了。沒有最好的相機,只有最適合我的相機,多買X--700兩 台也不厭倦。自動機和手動機兼修是理想的,可以應付所有場面。沒有也不要緊,亞當斯憑兩手兩頭,玩轉了一個時代,說起來前人的功力很值得學習。

作 爲商品,相機的內涵也會面臨市場競爭和利潤的左右。好多人認爲現在的新産品就一定比過去的好,對此問題要具體分析,現在的好些普及機型未必比老機型質量穩 定,做工也差了,好些朋友的X-700有的已經十多年歷史了,照樣衝鋒陷陣。佳能的EOS5,不錯的一個准專業機,功能齊全,質量穩定,價格便宜,五萬- --十萬次的快門壽命,但給現在那些爲了市場效應而燁衆取寵的所謂先進普及機一衝擊,又成了三流貨色,甚至有人做夢都在用所謂嚴肅的態度論證EOS300 比EOS5更好的證據。科技是嚴肅的,不是哪個人說好就好,我們認同技術是進步的,但在應用上要受到市場規則的左右,用現在的三等馬和以前的一等馬相比, 還是有優劣之分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我的體會,目前還沒有哪個135的手動單反機的性價比超過X-700,決心堅持用它。除非尼康FM3降價到2000 元以下,跟X--700現在的價格差不多,我才有興趣買來用。

a 505SI、 a 800SI、 a 7

這三款 相機是美能達第四,第五代不同檔次AF相機中的三大高手。505SI是1998年推出並獲得1999年歐洲相機大獎的功臣。推出當年,確實令佳能和尼康大 吃一驚,思量之下,這兩大家才低下了一直高傲的頭,跟隨著急不可待地在普及機領域下放了一些專業領域的保守技術,後來推出的佳能EOS30,尼康F80等 等機型,確實是有違佳能和尼康一貫的産品發展基調,很有臨時應急的意味,其根本原因就是505SI的橫空出世並獲得大獎,開創了普及機型的性能直逼傳統專 業機型性能的新時代,短期內搶奪了家庭業餘用機市場的大量江山。本人在使用中認爲505SI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普及機型,獲大獎是實至名歸。我對比過後期改 進的a505SI SUPER和a5,認爲還是早期的505SI比較實在,手感絕對是505SI的好,我真不明白,後期兩個機器把外型設計得這麽難看,拿著也不舒服。儘管卡 口是高強度工程塑料以及功能少一兩項,但並不是關鍵的。比如那個眼啓動,我認爲有和沒有都不是什麽問題,在我另外的兩個機器上,眼啓動功能我一般都是關著 的,省得有事沒事的白耗電。

美能達相機取景器的明亮程度是公認的,在這三款機器上也毫不含糊,無須多說了。505SI相機的測光水平 非常高,因此令它能耐不菲,美能達高級相機專用的十四區蜂巢式測光元件下放到了這部普及機身上,可見美能達公司的苦心。十四區蜂巢測光是美能達公司的專 利,據說在研究成功後多年來一直沒有改動過,說明這個技術是相當成熟和穩定的。蜂巢的六角組合圖形是自然界最精密的數學圖形,跟精密測光有什麽內在聯繫我 也不太清楚,但光電學專家在應用時肯定有他們的道理,蜂巢測光在演算法上應該是相當精確的。在使用器材的實踐中,我感到505SI和a7的測光準確性沒有什 麽分別,說明其核心技術的指標是基本一致的,雖然在規格標稱裏:a7的蜂巢測光爲EV0—20,點測光爲EV3—20,而505SI蜂巢測光爲EV1— 20,點測光爲EV4—20。但這樣小的指標差異在實際應用中是無法精確分別的,就是說,在使用上是基本對等的。早知道如此我也不買a7了,不過a7還是 比較亮騷的,就當花錢買虛榮吧。

至於800SI,我認爲在三個機器裏,測光水平最穩定的還是這個機器,基本達到尼康F100的水平, 但目前後者的價格是前者的近三倍,應該說800SI的性價比算是目前最高的機器了。我個人認爲如果擁有800SI的朋友,再買a7似乎沒有什麽很大的必 要,如果要升級,應該直接上a9。因爲a7在主要功能上和800SI是重復的,自動對焦感應度800SI比a7更高一些,手感a7不如800SI穩重, 800SI的20指數變焦機頂燈我認爲絕對是超值的附件,簡直省下了一個3500SI燈,我賣了3500SI燈就是認爲它指數不大不小的多餘了,起碼以後 再上5600HS燈。但a7作爲最新型的概念相機,其技術優勢還是明顯的,如果經濟允許,擁有它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畢竟在綜合性能和檔次上可以超越它 的135機身,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數的。對比三個機器,最後大概的印象是,三個都是好機器,不管普及的也好,准專業的也好,質量都很穩定,功能強大,可以 用在不同的場合。經濟鬆動的話,都可以同時買來用用。雖然身出同門,但畢竟是檔次不同,概念內涵不同的相機,大同之下還是有小異的。如果不太寬餘的話,我 認爲買一個505SI和兩個標準的原廠24-85/3.5-4.5或者24—105/3.5—4.5和100—300/4.5-5.6APO變焦就完全夠 用了,不論婚禮還是外出遊玩,不論藝術照還是風景照,不論拍GG還是MM都是沒有問題的,素質相當好。一些朋友可能存在長期的品牌偏見或者人云亦云,會對 此配置不屑一顧,但我作爲這些器材長期堅定的用戶,認爲這些配置是相當不錯的。況且,美能達公司起家就是日德合作的公司,其器材還有廉價徠卡的風味在裏 面,何樂而不用呢。

三款相機的實用情況簡單比較如下:

1.對焦速度:我用100—300/4.5—5.6APO鏡 頭在自然條件下測試,a 7略快於800SI,自然情況下也可以感覺出來,但在暗處對焦對比似乎相差不大。505SI有時在複雜情況下確定合焦點時有相當輕微的猶豫感,但在合焦點 合焦還是相當準確的,感覺其在合焦時稍微不夠另外兩個准專業機乾脆堅決,特別是a 7,合焦相當堅決準確。但505SI比較同檔次其他牌子機器的對焦還是相當快速的,設置動態追蹤連拍功能,即使是拍極品飛車,只要操作正確熟練,也完全足 夠各種使用。

2.測光水平:三款相機的測光水平在自然情況下感覺不到有什麽差異,都很準確,不過800SI的測光相對還是比較穩定,對複雜畫面的處理能力比較值得信賴,至於點測光的水平沒有具體測試過,但估計也是相差不大,三個機器在實際使用時的測光能力是比較一致的,水平極高。

3. 三款相機的主要功能都是完備的,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來說,買哪一個機器的功能都是完全夠用的,505SI只有350克,非常輕便,外型漂亮,對於姑娘和老人 是最合適不過了。我外出比較喜歡使用505SI,主要不是因爲它輕,而是感覺它比較好看,黑白相間的機身,配在身上走到街上時常極了。

4. 關於花俏的功能,本人認爲相機太多花俏功能沒有什麽實際意義,本人雖然擁有幾台功能強大的自動相機,但平時80%以上的任務是由簡樸的X—700手動器材 完成的,而幾台自動相機的功能有些還沒有使用過。我使用器材最關心的是器材裏的快門精度,鏡頭的素質,以及測光的準確性。只要這三項保證了,多少的功能我 不太關心,有就用用,沒有也很少用。通過長期的使用,發現這三款機器完全達到各種要求。

美能達相機的快門技術是非常尖端的,它好幾款 專業135相機,如A-9,9XI等的快門速度首先達到了12000分之一秒的世界記錄,所以使用美能達器材,對快門精度是有信心的。測光和閃光燈控制技 術是美能達的強項,這裏就不再次累贅了,都是頂級的水平。所以說這三款機器我認爲功能不但夠用,還分外的花俏,特別是A—7,有些功能也許一輩子也用不了 幾次,做玩具的機會可能還多一點。功能太多也耗電,不如我的X---700,兩個紐扣電池拍三,五十卷是沒有問題的。本人認爲如果相機的功能精簡到最合理 的程度,機身使用全金屬材料,進行防塵防水防碰防劃花設計,相容手動自動鏡頭,具有攜帶方便性和操作簡便美觀性,賣六千左右是一定大受歡迎的,相信美能達 如果有這樣的相機出現,江山估計有大半是它的。

5.至於其他方面如耐用性,機身材料,功能多少等等問題,我認爲不是十分重要的。照相 在根本上無非就是解決光圈和快門合理組合的問題,一萬種功能都是爲這兩個因素服務的,哪個大品牌都保證器材質量優秀,但哪個大品牌都不保證其産品不會壞。 塑膠機身的X—700許多人用了十幾年還是照樣好好在用,金屬機身的FM2用了七,八年壞得不成樣子的也大有其在。要問美能達器材的耐用性,怎麽說呢,也 許等你徹底用壞一台機器時,恐怕早就已經升級器材了。

自有的幾款美能達鏡頭基本質素簡評

1.85/1.4G(D)

這 枚鏡頭是本人新近添置的唯一一支G系列專業人像鏡頭,用來配合A—7。本來在罎子上發過一個帖子,想集思廣益之後再決定取捨的,畢竟一是沒有用過,不知其 裏;二是也不便宜,必須買一個滿意一個。在此心態之下,還真是著實觀望了好一段時間,得到了許多朋友的獻計獻策,增進了不少感性和理性的認識,但最終促使 我下定決心拿下它的還是日本著名攝影家桃井一至和工藤智道兩位大師對多種85毫米鏡頭的實拍對比的文章,《攝影之友》2001年12期第七十五頁,有完整 的彩色圖片及多品牌多機型的實拍對比。

佳能EF85/1.2:操作性四星半;解像力四星半;實拍性能四星半。
賓德AF85/1.4:操作性四星半;解像力四星半;實拍性能五星。
尼康AF85/1.4D:操作性四星:解像力四星半;實拍性能五星。
美能達AF85/1.4G:操作性三星;解像力五星;實拍性能五星。
佳能EF85/1.8USM:操作性四星半:解像力四星半;實拍性能五星。
尼康AF85/1.8D:操作性三星:解像力五星;實拍性能四星半。

結論:美能達85/1.4G得分最高。

我個人用這個鏡頭拍了一卷,無須多說,評價就一個字“好”,也不打算試拍了,再試也是浪費膠捲,以後遇到有什麽光榮任務直接拿出來幹活就行了,非常信任它的表現。

2.AF24-85/3.5-4.5 和24—105/3.5—4.5

這 兩個鏡頭的綜合素質都是很好的。權威測試評分比佳能EF24-85/3.5-4.5這支略高。以5分爲滿分,佳能24-85/3.5-4.5的評分是 3.1分,美能達這兩枚鏡頭的評分都是3.5分。佳能那枚鏡頭本人使用不多,但看過不少評論和相片,感覺三者綜合素質差不多,肉眼判斷還是美能達鏡頭的成 像銳利一點。本人基本上認同其他朋友對這兩個美能達鏡頭的讚賞。《攝影之友》曾專文測試過,美能達AF24-85/3.5—4.5在24端最大光圈的成 像,可以比美原廠AF24/2.8定焦最大光圈成像,24端變形控制不錯,僅次於尼康AF24-85/2.8-3.5,但非常接近,可以忽略,卻比佳能 AF24-85/3.5-4.5好,暗角不明顯,在85MM端最大光圈時中心成像很好,邊緣成像相對稍弱,但形變控制反而比24端略好。整個焦距段在最佳 光圈F11-16時成像比較平均,沒有大的起落,廣角和中焦均比新出的美能達AF24-105/3.5-4.5(D)的變形控制得略好,可能是焦距相對較 短的原因。同時在24端,最大光圈暗角控制也明顯比美能達AF24-105的那枚好,但其他方面的素質基本一樣。這兩支美能達鏡頭焦距實用,輕便,通用性 和操作性好,缺點是這兩支美能達鏡頭的逆光效果和做工稍弱于尼康AF24-85/2.8-3.5,但性價比高於尼康AF24-85/2.8-3.5。美能 達24-105/3.5-4.5鏡頭是一枚外型漂亮的鏡頭,在24毫米處最近的對焦距離是46.5釐米,放大爲1:17,邊緣銳度在F4時爲普通水平, F5.6比較好,F8時很好,F11-16時最佳,F22時很好;在105毫米的最近對焦距離是49.5釐米,放大爲1:5,邊緣銳度在F4-5.6時爲 普通水平,F11-16時最佳,F22時很好,四周光量下降在F5.6後消失。這兩枚美能達鏡頭在陰天拍攝時色彩偏淡,雖然真實。但對視覺不太討好。總的 來說,它們是美能達不可多得的好鏡頭。但如果要我從新選擇,我會買AF24-105/3.5-4.5 ,其適用性更廣,也便於配合A-7。

3.AF100-300/4.5-5.6APO

這 是一枚很中庸的鏡頭,100-200毫米焦距成像極好,色彩還原明麗飽和,片子的質感很有M家鏡頭的韻味,成像銳利通透,美能達風格比較明顯。如果一定要 上原廠的長焦,又買不起G頭的話,看來非它莫屬。200毫米以上成像不錯,鏡頭兩端焦距的變形控制屬於上等水平,在300毫米最大光圈時的成像中心很好, 邊緣稍軟但極輕微。它的整體素質很平衡,解像力高,有朋友說它的背景成像有時有極輕微的二線性,通過實踐,我感覺在絕大多數主題裏反映不出來,在個別主題 裏能隱約發現,但完全屬於可接受範圍。我喜歡它的輕便。但材料和做工一般,變焦時鏡筒伸出太長。據說它是各家器材相同規格的鏡頭中綜合素質最好的,我沒有 條件全部搞對比,但至今沒有聽說過100-300同規格鏡頭中有出其右的。就當它是吧。它的素質對得起三千的價錢。

4.MD70-210/4MICRO,MD35-70/3.5 MICRO,MD28-85/3.5-4.5 MICRO

定 焦鏡頭的素質和性能比較穩定,焦段和光圈不同也不好比較,所以在此只討論手上幾個手動變焦原廠MD鏡頭。這三枚美能達原廠手動MD鏡頭是美能達手動器材老 用戶應該很熟悉的,可以說是手動M家器材裏不可錯過的幾支經典手動變焦MD鏡頭。據說它們的用料和設計生産運用了徠卡的技術,停産很多年了,只能在二手找 到。它們的成像水平和綜合素質不需要再做太多的評價,如果是M家手動的鐵杆用戶,見到它們任何一個,收下就是了。它們除了M家鏡頭在強光和逆光下表現一般 的通病之外,其他方面都可以達到專業水準。都是金屬鏡身,變焦和調焦環爲塑膠,相當結實小巧,微距功能非常好用,素質很高。在我使用的經歷裏,除了操作失 誤暴光不准之外,這幾支鏡頭的表現還沒有使我失望過,片子銳利並且油潤漂亮,色彩豔麗飽滿,不管風光還是人像或者微距都適用。雖然它們不是頂級鏡頭,但完 全可以做專業用途,如果你沒有品牌偏見,如果你是M家的手動用戶,擁有其中任何一支鏡頭都是值得高興的。


美能達的手動好鏡頭 型號很多,有早期的MC系列,有後期的MD系列還有中期的MC轉MD系列,每一個時期都有好的産品。早期的MC系列相對用料較好,工藝成本也較高,一般爲 金屬鏡身,口徑也基本在55毫米左右,無光圈測光連動撥杆,在X-700上不能相容P檔功能,但相容M和A檔功能。我用過兩個早期的MC鏡頭: MC28/3.5和MC200/3.5,雖然是幾十年的老鏡頭了,但依然內外完好,用料實在,玻璃仍然透明清澈,早期的MC鏡頭鍍膜比後期的MD鏡頭鍍膜 稍遜。經實用發現,結像比較平均,色彩少許偏黃,陰天色彩不太飽和,但比較真實,這可能存在鏡頭的個體差異,但這兩個鏡頭都不是美能達上乘的手動鏡頭,所 以不能起到代表作用,只是一個參考而已。由於條件的限制,不能全部用到美能達真正的好鏡頭,比如MC50/1.2,MC35/1.8等等。後期的MD鏡頭 是爲了完全適應XD和X系列的機型而推出的,鏡頭底部增加了長杆型的光圈測光連動撥杆,使鏡頭完全配合TTL測光和自動暴光P檔等機身功能的使用,用料偏 向塑膠化,口徑也小型化到49毫米,鏡身輕量化,但鍍膜水平卻有了改進,工藝上也保持很高的水平,以至MD鏡頭的手感相當好。

美能達 鏡頭不同尼康鏡頭的成像以高反差見長,也不同佳能鏡頭以成像細緻,層次豐富爲特點,而是在保持適當銳度和解像力的前提下特有一種類似油畫效果的成像風格, 這種風格本人非常喜歡。很多朋友在帖子上上過不少這幾支鏡頭的實拍片子,實際效果在此不再累贅了。我有一個朋友因爲買到一支九成新的原廠MD70- 210/4MACRO鏡頭,高興到請了全家上賓館吃了一頓大餐。本人的MD28--85/3.5-4.5MICRO鏡頭是平時用得最多的鏡頭,停産很早, 只買到二手的,但外觀很新,中間一組鏡片的邊緣夾層有輕微的不可清除的環狀黴絲,鏡片中間沒有黴絲,經實用感覺對成像沒有很大影響。此鏡頭金屬鏡筒,變焦 和調焦環是塑膠,鏡頭結實小巧,手感很好,玻璃鍍膜幽深而清澈,有微弱金色的透光,令人喜歡,看外表就知道是一支好鏡頭。帶兩檔微距1:4和1:10,幾 乎是每出遠門必帶之鏡頭。我用它和MD50/1。4比較過,MD50/1.4在色彩還原上比較真實,成像細膩完滿,但MD28--85/3.5- 4.5MICRO的色彩更加飽和鮮豔,反差更大,拍花卉和人像非常油潤漂亮,解像力很高,兩端的變形控制屬於上乘。另一支好鏡頭MD35-- 70/3.5MICRO在綜合素質上與MD28—85/3.5—4.5這支鏡頭相比素質旗鼓相當,MD35--70/3.5的銳度梢高一點但非常有限,但 MD35--70/3。5MICRO的色彩稍微偏黃,不及MD28-85/3.5-4.5的色彩飽和悅目。單獨觀看感覺不出來,只有和標準鏡頭對比才有所 顯現。三個鏡頭在強光下和逆光下的表現稍遜,順光就非常好,在陰天和夜晚中的色彩表現很不錯,一點也不含糊。其他就沒有什麽好挑剔了。總的來說,二十年前 的變焦鏡頭能夠達到如此水平,也難爲美能達了。素質跟尼康和佳能的同級鏡頭相比在其上而不會在其下,風格不同而已。如果你喜歡歐洲文化底蘊,喜歡油畫藝 術,喜歡美能達手動攝影系統,它們都是你的理想選擇。特別提一下的是它們的微距功能,有句俗話:微距無弱兵。我有時用它們的微距拍花卉,感覺就是好和爽, 特別是MD28--85/3.5-4。5MICRO的微距,色彩的鮮豔油潤確實令人愛不釋手,只要用光正確,拍出來的花卉質感象玉石一樣的清澈晶瑩,現在 是我拍花卉的首選鏡頭,當然其他的兩支鏡頭也是極好的。

簡說鏡頭的風格和副廠鏡頭的特色

每一品牌的鏡頭都有自己獨 特的成像風格,不瞭解鏡頭的成像風格,是不容易選好自己喜歡的器材的。廠家確定自己的風格,既有希望保持産品特色的因素,也存在著受市場競爭和專利保護所 左右的因素。可以想象如果所有品牌的鏡頭風格歸一的話,市場競爭的壓力是相當大的,也不容易發揮各家企業的特色。因此平分秋色,井水不犯河水,各人都有生 存的機會。日本大企業對市場的分配是很精明的。

在日本,鏡頭光學研發能力最強的首推佳能的光學研究所,它的前身是1933年誕生在東 京六本木的精機光學研究所,1937年改名爲精機光學工業株式會社,1947年正式定名爲佳能照相機株式會社,至此佳能公司正式成立。同年,日本恢復國際 貿易,佳能相機被指定爲最佳出口商品。佳能公司雖然具有最尖端的光學研發能力,卻不會模仿尼康公司生産高反差風格的鏡頭。美能達公司也同樣不會生産此類風 格的鏡頭。同理,尼康公司也不會去搶佳能和美能達的現有飯碗。

尼康公司的光學研發生産能力是非常強的,其歷史比佳能還悠久,它的創業 史是靠德國人支撐的。1912年,尼康公司聘請了8名德國光學專家,幫助確定了公司光學技術發展理念,並擴充了生産設備,1913年,公司正式以尼柯爾爲 牌號生産攝影鏡頭,1917年7月,三菱合資會社,藤井鏡頭和東京計器三家公司合併建立了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確立了尼康公司的藍本。對於這些工業巨頭 來說,市場的平衡和生存空間的平衡決定了他們的發展路子,基本上是這樣劃分的,尼康鏡頭一般以成像的反差高,相對銳利爲特色,這一點在國內很受歡迎,適合 中國人的視覺習慣,加上尼康注重在專業領域下工夫,産品比較注重實用性和耐用性,所以在國人的眼中尼康是高素質攝影器材的代表,是專業首選的物件。

佳 能公司比較注重新科技在器材上的應用,側重器材高度自動化和普及化,所以它的相機和鏡頭從專業到最業餘的都有,人們的印象是佳能鏡頭的選擇餘地最多,應有 盡有,因此它的市場佔有是最大的,難怪普通愛好者一開口就是佳能,確實也贏得了廣大新聞記者的接受。佳能鏡頭一般以成像柔和細緻,層次豐富,色彩飽和爲主 要特徵,但佳能鏡頭門戶分明,專業鏡頭與普及鏡頭在價錢和素質上都有明顯的分級,這一點不如其他品牌的鏡頭在素質上平衡得好。

美能達 攝影器材在國內似乎口碑一般,關鍵的一點就是它的鏡頭成像風格處於佳能和尼康之間,比較中庸,既不銳利也不細緻,而是油潤悅目,類似歐洲鏡頭的特色,不太 適合中國人的視覺習慣,在國內地位不高,但在國際上是有一定市場的,它適應西方特別是歐洲人的文化欣賞習慣。而賓德相機在總體規模上比以上三家稍小,但它 本身有自己的特色,賓德鏡頭的風格就是平實,作爲大自然的寫實是比較合適的,誇張的成分比較少。

還有一個旁軸類的相機徠卡,是德國攝 影器材的經典品牌,也是人類照相機生産史上的經典品牌,其鏡頭的成像是完全標準的歐洲風格。生産上完全手工製作,用料必須是一等精品,檢驗程式必須確保百 分之百對應設計要求。徠卡是攝影器材神壇上的聖物,非一般愛好者所能玩得起,還有另一個聖物蔡司鏡頭,也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其實除了早期的尼康之外,和 徠卡真正有過合作關係的也有美能達公司,徠卡公司曾經向美能達公司購買過三款MC鏡頭的製造技術,說它們有血緣關係是有根據的,也許受到徠卡的影響,美能 達的鏡頭風格走近了歐洲的路子。美能達專業的G系列鏡頭,把這種風格發揮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實,那一家的器材都很好,喜歡那種風格,見仁見智吧。

本 人是美能達器材用戶,對M家還是感情深厚一點,但蘿蔔白菜,還是各有所好吧。多年前,記得一位大師說過,美能達的片子適合在遠距離欣賞,我學著做了,結果 這一試使我從此愛上了美能達,試看朋友的那幅圖片是一幅傍晚的田園風光,他放大到二十四寸,在近處看效果認真一般,畫面上的小草都分不清。但挂到牆上遠遠 一看啊,那油畫般的夢幻境界簡直使人回到了十九世紀的歐洲平原,久久凝望,欣賞極了,別以爲我誇張,我個人確實喜歡這種風格,就是那種令人寧靜而懷舊的歐 式風味。以前一直讚賞尼康的銳利,但銳利得多了也太真實了,出來的片子遠看近看都是那麽的現實。從此理解美能達在歐洲爲什麽受歡迎,欣賞的角度不同啊。徠 卡的風格也是這樣的油潤悅目。如果有錢不妨尼康和美能達雙修,既朦朧又現實,也不錯。但現在一個系列修了下來,好不容易有了小成,再轉行大可不必,我還是 堅持喜歡美能達。銳利的鏡頭在德國專家的眼裏並不討好,他們評測的全世界滿分的七個135單反鏡頭裏,除了一個徠卡著名的變焦R70-180/2.8之 外,另外六個都是徠卡的定焦。看到了吧,如果在發燒路上沒有盡頭的感覺時,只好直接上徠卡了。不過,我認爲好的美能達鏡頭可以代替廉價的徠卡玩,就當是多 一條發燒的捷徑吧。

發燒路上往往不能回避副廠鏡頭的話題,畢竟性價比很高的副廠鏡頭對於大多數經濟不寬裕的工薪階層發燒友是很重要 的。
但問題是,許多人在選擇副廠鏡頭的同時,又習慣于在原廠鏡頭和副廠鏡頭之間痛苦對比一番而無所適從。本人一般情況下不習慣把原廠鏡頭和副廠鏡頭相比較 的,理由有三個:
一是原廠鏡頭在設計資料和生産技術上是完全相容配套機身的,而副廠鏡頭因設計資料的獲取或者基本加工精度的限制,要做到和原廠産品涵接得 天衣無縫是比較困難的,沒有可比性;
二是原廠鏡頭的成像風格和核心技術一般是特有的,受到專利的保護,副廠是無法做到一樣的,如果完全購買專利其成本必然 相當高,也沒有可比性;
三是如果一定要相比也要用相同檔次相同條件的東西來相比,否則也沒有可比性。

原廠情結是人人皆有的,這種情結不由人的情緒決定,只 能由客觀情況來決定。現在簡單說一下原廠鏡頭和副廠鏡頭的一些情況,以便大家有一個基本印象,使各種觀點比較客觀統一。
主要討論以下幾方面:
第一方面是關 於風格的問題,每一個廠家鏡頭都有自己獨有的風格,這是肯定的。一是因爲專利的限制,另外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要求。就說美能達吧,它採取類似徠卡鏡頭的偏 歐式的油潤風格,不同于尼康的銳利和佳能的細膩,它的鏡頭成像是比較中庸的,出的片子既不銳利也不細膩,象油畫一樣,所以不太符合中國人的視覺習慣,用的 人相對少,造成了大家認爲美能達是二流産品的偏見,但在國外不是這種情況,美能達在歐洲獲獎最多,雖然這些獎勵沒有實質性的獎金和約束力,但體現了這些器 材還是有突出的性能的。所以選鏡頭首先要定位,你喜歡哪一種風格,才決定入哪一家,這是很重要的。爲什麽原廠鏡頭始終可以賣到高價錢,就是它的核心技術在 支援。副廠儘管有些鏡頭的光學素質非常優秀,但北京烤鴨的味道就是比上海烤鴨正宗,儘管上海烤鴨下的料似乎更足,價錢也更便宜;

第二方面就是設計開發方面 的問題,在日本,光學開發設計能力最強的首推佳能的光學研發中心,同時,佳能的鏡頭製作工藝和基礎材料製造水平也是頂級的。在世界上,鏡頭鍍膜以佳能,富 士,祿來三家爲最佳。但佳能鏡頭素質兩極分化,這就是我當初不選佳能的一個原因,因爲我的定位就是普通發燒友,不必要浪費器材上頂級。而對美能達鏡頭我一 是喜歡它的歐式成像風格,二是它的鏡頭素質平均水平高,基本上體現了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所以最後我選擇了美能達;

第三方面的問題:說說日本的幾個專業鏡 頭生産副廠,日本有三家比較有名的專業鏡頭副廠,適馬鏡頭廠的歷史最短,它的前身僅是一個民間機構裏的光學設計中心,它的特點就是反向設計能力強,每一個 相機廠的新機一出,它的配套鏡頭就跟著出來了,但一般來說,它的器材製造工藝和機械性能一貫來是三家中公認最弱的,鏡頭鍍膜水平在三家中也是較弱的,多膜 透過效果也比其他兩家弱,在潮濕環境裏使用時鍍膜的牢固性也比另外兩家同檔次的鏡頭鍍膜弱,比原廠同檔次鏡頭的鍍膜更是有一定的差距。適馬近期新出的鏡頭 應該有了很大的改進。鍍膜質量好也是原廠鏡頭價錢貴的一個原因。另外,由於機械性能弱,適馬鏡頭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鏡頭精度也比其他名牌鏡頭的精度下降 得快,所以適馬鏡頭在二手市場上一般不受專業人士的青睞,價錢相對也沒有競爭力。我以前聽朋友的介紹買過兩支適馬中檔鏡頭,用了一次就賣了,虧了一半的價 錢。主要是在陰天的色彩表現,似乎是放到染缸裏染色一樣,色彩的層次反映能力不高,更談不上還原準確和飽和,當然可能是這兩支鏡頭的個體差異或者沒有用到 適馬的頂級鏡頭,但確實心中不快。而原廠鏡頭在素質上的處理絕對是嚴謹的,即使是原廠的狗頭在質量上也是有保證的,很少有這種個體差異的情況出現,最多是 檔次和價錢不同的鏡頭在素質上分層次高低不同而已。原廠鏡頭雖然貴,但確實是體現了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另外,原廠鏡頭在一些重要內涵上用肉眼在外表是看 不到的。適馬鏡頭據說有一些專業素質的好東西,但本人沒有用過,不好評論。圖例鏡頭廠在這三家副廠中的玻璃生産水平是最高的,尼康使用的ED玻璃有部分也 是圖例OEM的,它的大口徑高價值ED玻璃産量位於世界前列,但在它自己的鏡頭上卻很少使用,估計是爲了降低成本。圖例鏡頭的工藝水平和基本材料的生産能 力也是三家中最強的,其鏡頭一般用料十足,外型威猛,專業味濃。它出產的鏡頭往往素質不錯,在專業領域和原廠鏡頭比雖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作爲一個強有力 的補充還是不錯的,我個人對圖例鏡頭評價不錯,特別提一下的是圖例100-300/4這支鏡頭,雖然價格昂貴,但經過專業層次的測試,它的主要素質超過佳 能的專業鏡頭100-300/5。6L。但綜合來說,和原廠同檔次的專業鏡頭相比還是有所不足。

原廠鏡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光學性能穩定,而副廠鏡頭在光 線好的時候看起來還可以,但一到光線複雜的情況下或者光圈不同的時候,或者在變焦時的焦點漂移控制等等諸多方面,就顯露出和原廠鏡頭的差距來了。一般選鏡 頭還是以原廠情結爲上。至於騰龍鏡頭是界於圖例和適馬之間,騰龍鏡頭主要是側重於鏡頭光學結構的開發應用,通過光學設計的成果製造優質鏡頭,所以它的鏡頭 實用性強,近年來好多優質大變焦比鏡頭就是騰龍生産的,鏡頭的總體素質相當不錯,比如騰龍的SP90/2。8微距鏡頭,據說是可以達到原廠優質同級微距鏡 頭水平的一支精品鏡頭,我現在正在測試它的各方面實用性能,如果確實好的話打算也上一支備用,現在的鏡頭廣告商業水分多,一般只提供最好情況下的素質報 告,還是要親自在各種情況下綜合使用過才放心購買。但騰龍鏡頭和原廠同級別鏡頭相比也是有差距的。綜合來說,不管原廠還是這幾家著名的副廠,都有能力生産 高素質的鏡頭。由於各原廠核心技術的保護,副廠本身技術能力的限制,各品牌鏡頭成像風格取向的差異以及市場平衡等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各個廠家的鏡頭生産都 有不同的定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是相同條件和相同檔次下把各個廠家的鏡頭來對比,副廠鏡頭目前還沒有在所有領域完全挑戰原廠鏡頭的能力,所以副廠鏡 頭現在只能靠性價比來提高競爭力。不過從各人情況出發,講究性價比,用較少的錢可以用到基本等於原廠鏡頭素質的器材,那麽副廠鏡頭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 爲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副廠生産的許多鏡頭確實相當優秀,不斷向大光圈,超廣角,大變焦比,輕量化領域發展,並且使用新型鏡片,改進光學結構,素質不斷 提高,使得大家的選擇餘地廣闊多了。建議在發燒路上各人見仁見智,從來沒有最好的器材,只有最合適你的器材,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鏡頭來使用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