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間、鮮鏡]  Carl Zeiss MAKRO-Planar 120mm/F4.0 For Hasselblad V System

德國的Carl Zeiss 這位光學巨人,在它傲慢、固執卻又精準的一絲不苟的統治下,所建立起的日耳曼精密光學帝國!

P1000024.jpg

 

百餘年來它經過戰爭、分裂、破壞和重建 所累績的製造專利和獨特的光學工準,就像一名脾氣古怪又固執的權威教授,您可以不須要忍受它的無理和怪脾氣,隨時可以挑戰它,但事實是面對它時,卻不得不放下個人的身段和偏見,接受它那近乎無理取鬧的精準設計產生的手感以及讓人歇斯底里的影像呈現,沉迷並享受著被它蹂躪的快感!

一、Carl Zeiss MAKRO-Planar 120mm/F4.0 For Hasselblad V System

(↓個人的偏見,不喜歡的請跳過!) 

"對我來說,包包裡塞著一支就手而素質佳的微距鏡,是做為一個善良攝影人的義務和權利"

 在攝影的路途上,微距鏡一直是我的好幫手,但更多時後它就像我的母親,尤其是在從事商攝的那一段日子裡,微距鏡總是適時的、巧妙的幫我收拾掉一些讓我煩心的案子!

很多時後,我會沉迷在歡淫的創作時光裡,當佽意的揮灑各種設備來滿足客戶的嘴臉時,微距鏡卻是一直站在包包中看著我荒唐的撫弄快門,但它獨特的視界,經常會在我沮喪思考者到底客戶的須求是啥麼時,提供另一個讓人安心而平和的解決方案!所以,我說它更多時後像母親!

Zeiss的Makro鏡經手了有三支,三支都是操掛的,第一支, 第二支都是cf鏡,通常makro的鏡頭都會有著碩大的對焦環提供舒適的對焦手感,來對應它非常長距離的對焦行程,圖一可見到其對焦環之碩大!

 圖一:CF Makro 120MM/F4

CF120

現在手上的是CB 120mm/F4,CB鏡就像是CFI/CFE的簡化版,少了一些機械元件和電子組件,所以CB鏡只能用在500系列的機械機身上,當初會購入cb鏡的原因是因為對焦的手感,曾經用過同事的CFE120,被那完全不同於CF120的滑順手感所佂服,新系列的鏡頭轉動對焦環的感受是完全不同於CF系列的,當我習慣於CF鏡頭的操作手感時,換上CFE鏡頭當下的感受是歡愉又驚喜的,CF的阻尼感是平順而單調的,但CFE的阻尼感就喜感多了,它在您使勁的時後會暢快的扭動它的身軀,在您收勁的時後卻又嬌羞的停落在您要的焦點上,就像夫人不在家的老爺,大膽的調戲著羞澀的婢女,那種欲迎還拒的感覺~~~

於是我在第二支cf120被我操爆後,第一次開始有想購入CFE 新鏡頭的念頭,但CFE全新的鏡頭實在太貴,還好在網拍中找到相似的型號CB系列120 makro,經比對後發現cb120除了少了電子元件和支援200系列機身的若干零件以外,其他諸如光學構造和鏡身結構是一模一樣,但價格實在太優惠了,於是我打定主意,購入了CB120makro!

 外觀

肥、短而已,不過改良過後的外觀除了加入了更多的現代元素以外,操作的手感和就手的程度我想也是蔡司的重點考量之一,也許,蔡司一開始就有打算想要營造我 所形容的那種"欲迎還拒"的手感!

120makro001

 

 從cf鏡開始就很容易掉的印刷字,沒想到這缺陷在新版本的鏡頭還是延續了下來,這點就不難看出蔡司那古怪的脾氣!

120makro002

 

前面馬克標示及前鏡組

Makro120-003.JPG

 

 後面的接環改成高硬度不銹鋼,我覺得是一大改進,卡入機身的滑順感比CF明確多了,而且定位明確!

Makro120-004.JPG

 

 

性能 

 鏡組和鏡身的構造,不難看由Planar設計所衍生出來的,MAKRO設計,為得是取得在近距對焦時最大的平面像場和銳利度!

最近對焦距離為0.8米,放大率為1:4.5可搭配接寫環可提高放大率(我最常用的是32,接上後放大率達1:2)像場極平坦,鏡組為六群六片,光圈範圍4~32,最大光圈即是工作光圈,最小光圈繞射也較正到近於0的規範!

 

Makro-Planar120.JPG

 

 MTF值與鏡組結構

120makro006

 

 

 

 近距離對焦範圍內光線勻度極佳,最大光圈即是工作光圈,請注意,焦外散景雖然化開,但依然能清楚的分辦出前後景,空間感交待的很清楚,不會因是虛化的部份而含糊帶過,這點是日系鏡頭所不能及的!

五月份007.jpg

 

網路上有很多文章說這支鏡頭的無限遠表現不佳,我想指的是無限遠的表現較二米內表現弱一些,但它在近距內的表現已較正到非常好的階段,所以就算無限遠的表現稍遜近距,但也足敷使用,而且游刃有餘!!

請注意,正片經掃描程序,已損失不少細節,但乃能在山谷間細節與日出明暗對比下的暗部細節看出此鏡的表現,只要曝光掌握得宜,該鏡頭可在高解析底片上明確的描寫出極細微的階調!

980504.jpg

 

綜合來說,蔡司開發這支鏡頭以來,所考量到的是中焦鏡的廣氾應用,不單單只是微距的表現而已,在我的感覺,微距的表現可以說只是它的付加功能,其細膩階調的程呈獻與完美順暢的操作手感,搭配上合宜的焦長,才是這支鏡頭的賣點吧!!

而對我來說,它除了在微距的表現讓我稱心如意外,在其他的表現上也托設計上的福,不管在人像、景物上面能有低透視,平像場,對焦快速的優點,但缺點不是沒有,新型的鏡頭用了不少塑料,質感上面和舊鏡頭總一比,總是差了些,而且鏡身上面那個字,我也不知該說啥了,蔡司依然故我的使用容易掉字的印刷上字~~~~~

所以,在未來的期待上,對於蔡司的新鏡頭,還是不免的提一下,能採用像早期c鏡的陰刻工藝,應該會比較適合蔡司鏡頭的定位,希望原廠能針對這方面做出改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