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amron SP 180mm F2.5 LD-IF Model.63B 35週年記念版上市(1988~1992年)

DSC06427~g  

 

Tamron 1950年11月由 新井健之 先生創立於日本畸玉縣浦和市(註1),草創初期名為"泰成光學機器製作所",而那時後的日本正處於戰敗後經濟復甦時期,當時的Tamron是類似家庭式的小工廠,含社長在內的幾名創始員工,在工廠內手工幫一些大廠研磨雙筒望遠用的鏡片,當時由於時空背景處於戰敗後時期,光學機材又屬於軍事管製品,所以原物料採購非常困難,而新井先生由於有經貿背景,所以在那個時後,總是有管道提供價格實惠的玻璃原料,有眼光的他發現,光只是提供原物料所換得的蠅頭小利,不足以滿足他的野心,於是找了幾位具有光學背景的伙伴,開始承接雙筒望遠鏡內透鏡的加工,希望借此能獲取更高的利潤,由於新井先生對於品質、精度的要求,讓泰成精機的訂單爆漲,泰成精機在短短的二年內,快速的成長,從一開始五人的家庭式小工廠,擴大成五十人的中型加工廠,同時並開始生產自家品牌的雙筒望遠鏡,進而造就了今日的Tamron!!

 不過說真的,打從我出娘胎認識Tamron以來,對於Tamron還算是滿陌生的,相較於Sigma和Tokina二家,雖稱為副廠日系三巨頭之一,但回顧Tamron歷史來看相較其他二家確實是感受得出發展方向的差異!!!在小弟個人的感覺來看,雖然它是超高倍率變焦鏡的始祖,可換接環的代名詞,二種令人嘖舌的設計概念及產品都叫好不叫座,市場反應給與最沈重的打擊,環顧Tamron產品歷史,其代表作品及宣示性的作品實在乏善可陳,但對於Tamron專精於超望遠變焦系列鏡頭和Macro系列(90mm、180mm和顯微鏡)鏡頭的資源投入及產品研發給與高度肯定及認同!!

 

63B-09    

 

當時上市時,英國配合媒體發行的廣告文宣

Tamron_SP_180mm_UK_mag_MNT  

美國雜誌內頁刊戴的廣告文宣!!!

Tamron_SP_180mm_MP_mag_MNT  

 

1988年是個讓人頭痛的年代,二位可敬的對手一位S先生推出了超廣角不變形的設計,並註冊了專利,並應用於旗下產品,還拿到德國Leica代工的訂單,另一位T先生開發出了復合配方的低色散玻璃,註冊了專利,也下放了產線,還拿到了N和C代工及P牌天文望遠鏡的訂單,相較於二家張燈結彩,收銀機匡噹匡噹的狂收錢,tamron 也許想弄個啥麼東西來宣示一下"我也是有實力的",於是對相鎖定當時帶領日本光學產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老大哥nikon 旗下的180MM f2.8ED,但老大哥這支鬼物不折不扣就是專門做來給記者使用的,所以不管是空間感、銳利度和各種操作表現,都已到達無懈可擊的程度!!

即使現在來看仍然是頂尖的Nikon 180mm f2.8ED AIS (1981年~2006年)

  AIS-1802.8ED-1981-2006

 

Tamron要怎麼把別人的巔峰拿來當起跑點著實是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於是180mm F2.5 便在這股壓力下硬是被擠出來,不過由於製造成本的考量,Tamron一開始便不打算量產,所以只做了3000支便收手(也有傳言跟本不到3000支,對岸的網友曾經開樓清點存世的序號,發現中間中斷了超過1000號),價格也漫天亂喊,賣得比當時的最貴的紅牌Nikon 180mm f2.8ED還要貴上三分之一(當時的紅牌記者都會在包包內塞一支nikon180ED),實在令人咋舌!!

63b-011  

63B-08

 

從規格面看來,這盤牛肉一端出來的確實讓人不得不讚美,我們常常拿到某個東西後,會抱怨說怎麼不這樣做,怎麼不這樣設計等等之類的話~~在這支鏡頭上完全無可挑惕,它豪邁的在鏡組最前面、也是最大片的二片主要鏡片,使用了大值徑的超低色散玻璃,後面接著使用Tamron的專利"spherical aberration compensator group"球面像差補償組"來收殮所剩無幾的色差和球面像差,並達到全平像場,配件也很給力,付送的遮光罩型號為73FH,為全金屬製成的加長型遮光罩,內部為植黑絨材質,消光效果一流,裝上企嚴然是一支迫擊短炮,不論是體積或是份量上都誠意十足,轉接到nex上從正面看都看不到相機的機身!

63b-012  

201956107    

鏡桶內部也採用了礦石成份的純黑不反光染料來做消光處理,更為了保持機動性和操作的便利性,而置入了浮動式鏡組來達成內對焦設計,此設計不但讓對焦時鏡桶完全不會有外觀上的變化,方便使用濾鏡及外掛元件外,轉動的幅度也很小,只有三分之一圈,可非常快速的找到合焦點,更空前的把最近對焦距離拉近至1.2米(nikon 180ED為1.8米)於是放大率便衝到了1:4之普,拉高望遠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會讓鏡頭的實用性大大提高,可是隨之而來的是通常望遠設計如果提高了放大率的話,會出現一種看久了會令人頭昏的球面像差,但我們前面有提到了,這支鏡頭本身有內置專利的"球面像差補償組",這時更是適得其手,恰巧來修正這種bug達到完美的影像!!

63B-1  

 

從資料上看來,Tamron SP 180mm F2.5 LD-IF Model.63B 35週年記念版的表現確實不弱,最大光圈落在f=2.5 時已經是工作光圈,應付10*12英吋大小的畫面綽綽有餘,最佳光圈是f=8, 但從光圈f=4.0開始一直延伸到F=22,整個區段的表現已是銳利無比,像場的平坦度也非常好,畫面中間與邊緣的數據浮動幅度不大,證實了球面像差補償組的專利設計確有其功效,而且效果顯著,對比Nikon 180mm F2.8ED的數據來看,nikon的180mmED在數據上跳動相對的較明顯,邊緣的解像力下降幅度比63B稍多了點,但180ED即使是現在也是表現非常卓越的鏡頭了,這些數據的差異和跳動說真的肉眼都是不可見的,也就是說二支鏡頭都是銳利無比的鏡頭,只能用實驗室的測量機具才能一較高下,但資料畢境還是資料,數據也是實驗室中用儀器量測出來的!!鏡頭的效果如何,實際上機拿出去拍一拍體驗一下才是正道!!

 63b-4  

63b-3  

實際拍攝,我想到一個拍貓的絕佳地點,貓類動物向來戒心極重,所以望遠鏡頭便成了拍攝貓科動物不可少的利器,不過這次拍攝我忘記帶腳架出門,手震確實造成了我些許的困擾,使用長焦段鏡頭,腳架依然是不可少的配備!!

Tamron的鏡群裡,只要有使用到LD低色散玻璃的鏡頭,都有發色偏暖的現像,這調性和Minolta/Leica-M很像,加上Tamron對於自家的低色散玻璃技術低調且少有著墨,及其和Minolta的關系(minolta現今為SONY)推測使用的應該是屬於Minolta系列的AD玻璃低色散技術!!

調整大小DSC06438

 長焦鏡手震是個大問題,建議不論任何狀況下,使用腳架拍攝才能確保出圖的品質!

調整大小DSC06439

鏡頭的銳度非常好,畫面像場平坦、亮度均勻,全開f2.5的光圈成像扎實不含糊,細節處理的調性和Nikon 180ED的硬派風格完全不一樣,屬典型的歐派柔美過渡風格!

 調整大小DSC06440

散景的處理看得出來有些許的二線性,畫面平坦均勻,焦內銳利無比,焦外柔美含蓄,整體的感覺讓我想起了Leica R280mm f2.8的調調,簡值一模一樣!!(這位貓大哥從我開始拍攝便一直跟我展示他的卵蛋...冏rz)

 調整大小DSC06442

焦外仍保有空間感的層次及倫廓,這種風格調性對一支日本鏡頭來說很不尋常,這種畫面通常都是出現在唯美浪漫派的德法系鏡頭之間,沒想到Tamron竟然弄出了這類日似歐的玩意兒,這讓人對它的身家更感到神密與好奇!!!

 調整大小DSC06448

 調整大小DSC06449

 

調整大小DSC06450

調整大小DSC06452

坦白說有二線性的鏡頭有很多,這算是鏡頭的一種光學缺陷,通常發生在大光圈鏡頭之間,二線性若處理的好,對畫面氣氛營造有非常加分的效果,但懂得使用光學設計來處理這種光學缺陷的通常是非常有經驗的德、法百年老廠,因為其調整這種缺陷風格的光學設計上的困難度比排除這種缺陷的困難度高上非常多!!同時這也是這些老廠能把鏡頭賣這麼貴的一種獨家技巧和風格,日系的廠家通常會把這種缺陷排除掉,一來省事二來也省成本!!

 調整大小DSC06456  

000000    

調整大小DSC06435  

色調的表現屬暖調,這種特性拿來表現人像會非常好!!!

63B-029

最近1.2米的對焦距離,對180mm的望遠鏡頭來說非常實用,這等同於內建了一組近攝接寫環,而且省去了拆裝的麻煩!!

在近距離影像中,背景的鬆濛感非常舒服,且井然有序,主體銳利跳脫,十足立體感!!

63B-016

整體畫面亮度非常均勻平坦,畫質乾淨,解像力極高!!! 

63B-017

色彩表現很穩定!!!!

63B-018

63B-019

非常銳利,如果快門速度允許的話,可輕易手持拍出亮部細節夠、暗部有階調的影像!

63B-020

63B-023

63B-024 

63B-026

63B-027 

63B-028  

結論是實際拍攝讓我很意外它竟然是一支日本鏡頭,操作上由於它採用了浮動鏡組內對焦的設計最近對焦距離為1.2m,放大率高達1:4還很過份的沒有出現球面像差,操作上極短程的合焦環讓這支鏡頭如大黃蜂般的快速與確實,利落的程度如同蜂螫般快狠準!!畫質表現我把它轉接到Sony的Nex-3,趁著出門買早餐時散步去野貓聚集地上拍些Demo,回到家看到照片我還滿錯鄂的,說實在的我手上擁有不少的中、日、德、法、英各種年代出產的老鏡頭,藉著長期的玩賞累積的經驗,透過畫面所呈現的調性我一眼大概都分得出來日系或歐系所攝,但Tamron 63B這支鏡頭所拍攝的作品讓我跌破眼鏡,如果先讓我看圖去猜,我會毫不考慮的給出歐系鏡頭的答案,因為它的調性實在是太像L牌的R頭長焦鏡了,畫面中除了銳利和純淨外,日系風格該有的高對比度、散景的濃郁感和焦內成像的力道,這支鏡頭完全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畫面的空間感,如油畫般的筆觸和亮潤,散景柔美風味獨特,空間的深度營造出畫面視覺上的立體感錯覺,說真的我點懷疑Tamron真的有這種技術能做出這種鏡頭??Tamron的鏡頭雖然我用過的也許不是很多,但表現如何我內心也大概有底,而63B這支的表現著實讓我很意外,這完全不是Tamron該有的風格,而且從以前到現在,也只有這支鏡頭有如此調性與風格,所以我個人不負責任的感覺,也許它並非Tamron親生的也說不定!!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感恩~

註1:請參考[推薦文章] Tamron歷史沿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