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lumn01_img_01  

戰後復興時期,騰龍歷史的開端 

column01_img_02  
 

騰龍創建者之一 新井健之 (右圖)
他的敢於挑戰便能成功的精神
至今仍然賦予產品騰龍生機與活力

公司創建者之一新井健之創立騰龍前身的泰成光學機器製作所(日本琦玉縣浦和市)時,正是195011月戰後復興時期。騰龍的歷史就是從承包鏡頭加工、只有數名員工的小製作所開始的。但是,開始時並不是一帆風順:採購材料異常艱苦,加工技術也不十分穩定的情況下總是製作不出令人滿意的鏡頭,對外銷售自然也無法順利進行。即便如此,騰龍人依舊用佈滿皸裂的手和矢志不渝的熱情積累著技術和經驗。日積月累,工廠規模也逐步擴大。

騰龍最初進行的工作是雙筒望遠鏡片的加工,但並不是只滿足於產品加工,而是憧憬著有一天能獨立製造雙筒望遠鏡。而這正是指引騰龍此後前進方向的一個重大的挑戰。集結所有掌握的技術和腦海中的眾多創意,從設計、鏡片研磨,到組裝,一步一步探索研究後終於成功製造出了雙筒望遠鏡——在當時堪稱劃時代傑作的超高視角雙筒望遠鏡「7×35 11°」,便是騰龍自行製造的第一款產品。這款雙筒望遠鏡不僅是在國內,在全世界都受到好評,成為後來騰龍實現飛躍的重要契機。

單反相機用可更換鏡頭,完成。

column01_img_03  
1968年〜1970年期間的產品(上圖)實現了自動調節光圈的騰龍 Adapt-A-Matic”系列

在親手成功製造了雙筒望遠鏡後,騰龍又將目光聚集到當時正在急速擴大的照相器材市場。上世紀50年代中期,騰龍正式開始了照相機鏡頭事業。從為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家相機製造商加工鏡頭開始做起,靈活運用創業時期積累沉澱的研磨加工技術,為各廠商提供高品質的鏡頭。為了能保證工期,由當時的員工自己背著裝滿鏡頭的登山包去交貨也是常有的事。

1957年,由騰龍獨立開發並生產的第一款單反相機用可更換鏡頭完成,同年又開發了首個的單反相機更換方式“T-mount”卡口。1959年,行業首款大眾化單反相機用變焦鏡頭開始批量生產,成為變焦鏡頭走向大眾開始普及的開端。在1966年,騰龍又成功開發了能自動調節光圈的單反相機用系列鏡頭騰龍 Adapt-A-Matic”,同時開始生產相機鏡頭範圍以外的鏡頭標準原器、超精密鏡頭和三棱鏡。之後 ITV/播放用攝像機鏡頭、影印機用鏡頭,以及其他各種由騰龍獨有技術開發生產的產品,也相繼問市。

column02_img_01  

創業之後不久公司就成長為一個超過50人規模的企業。

column02_img_02  
1957年,在浦和工廠,全體員工拍合影留念。
員工們齊心協力地從事鏡頭的生產。

195011月開始創業不到兩年,騰龍的前身泰成光學機器製作所(位於琦玉縣浦和市)憑藉望遠鏡鏡頭的承包加工業務,其業績大幅增長,並於195210月成立了泰成光學工業株式會社。至此,泰成光學公司工廠規模得到擴展,員工人數也超過了50人。在當時,員工們齊心協力,夜以繼日地投身於望遠鏡的生產、相機鏡頭的研磨加工等工作。

隨後,與19599月,在琦玉縣大宮市蓮沼(現在的琦玉市見沼區蓮沼)新建了公司總部及總部工廠。當時周邊地區是一片農田地帶,除了農戶以外,毫無工廠等建築的蹤影,更不用說住宅。但是,10年後的大宮市已成為了琦玉縣範圍內最大的工商業中心,總公司工廠附近的風景也今非昔比。為擴大業務,騰龍在總部工廠增設了機械室與研究室,並在新設的大會堂裏,開辦了合氣道館,以作為磨練精神的場所。年復一年,隨著鏡頭開發領域內的拓展以及生產量的提高,騰龍在19世紀60年代後半期,逐漸發展成為擁有近400名員工,具有了一定規模的企業。

在青森先後設立了3家工廠,成為騰龍生產基地。

column02_img_03  
這是現在的弘前工廠(位於青森縣弘前市)。工廠中,可靈活配置的生產線以及最新的機械設備一應俱全,充分應對多品種少批量生產的需求。

19695月,為大幅提高生產能力,騰龍將生產基地轉移至青森縣。對於設立工廠而言,人才的確保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當時的青森縣,到了寒冬季節,有許多夫妻一起出外打工,勞動力資源豐富,具備最優越的選址條件。同時,得到當地各方面的協助,將廢棄學校的空地轉讓給騰龍等,這些對工廠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此外,該地的氣候偶然地與聞名全球的光學製造企業所在地異常地相似。從此,騰龍與當地共同實現了長足的發展。

1969年的弘前工廠之後,騰龍先後在浪岡、大鱷設立了工廠。目前,這三家工廠作為母工廠,成為所有產品製造部門的核心,也為海外的批量生產業務提供支援。從鏡頭研磨到今日的成套生產體系,長年積累的技術得以不斷地傳承。

column03_img_01  

騰龍(TAMRON)作為品牌名稱橫空出世。

column03_img_02  
品牌名稱及公司名稱之淵源--田村右兵衛先生。TAMRON光學技術的奠基者,才華橫溢的設計師。

1952年,泰成光學機器製作所改名為泰成光學工業株式會社,也正是在此時,作為創業成員之一的新井健之為了公司未來的發展從國內屈指可數的幾家光學企業中選拔了一名優秀的設計者。此人被譽為當時光學設計之泰斗,他就是奠定了今天騰龍(TAMRON)光學技術基礎的田村右兵衛先生。從公司第一款產品大視野雙筒望遠鏡到各種單反照相機用的更換鏡頭,可以說,代表當時騰龍(TAMRON)技術的所有產品都是出自田村先生之手。由於當時沒有電腦,在光路追蹤這一設計作業中負責大量計算業務的工作人員總是圍繞在田村先生的身邊,田村先生每天都與大家一起孜孜不倦地開發鑽研著。

也因此,以田村右兵衛先生的姓氏田村(TAMURA)為靈感,最終形成了騰龍(TAMRON)這一品牌名稱。最初,是直接將設計者的名字“TAMURA”命名為品牌名稱,由於按英語發音後語感不順口的原因,才以“TAMRON”這一複合新詞確定成為最終的名稱,此後,公司所有光學產品都有了“TAMRON”這個名字。

受全球關注的公司名。

column03_img_03  
這是現在的弘前工廠(位於青森縣弘前市)。工廠中,可靈活配置的生產線以及最新的機械設備一應俱全,充分應對多品種少批量生產的需求。

19704月,公司名稱從泰成光學工業株式會社正式變更為株式會社TAMRON。之所以在此時更名,其原因是正值公司創業20周年之際,為了讓公司成為全球規模的跨國企業,需要有一個為人們喜聞樂見、易記、發音又容易的名字,於是把品牌名“TAMRON”確定為了公司的新名稱。自20世紀70年代前半期,TAMRON開始直接向美國出口。1979年,以美國為開端,公司先後在德國、法國、中國大陸、香港設立了現地法人,並在印度、俄羅斯設立了常駐辦事處。當前,通過銷售代理店及網路,公司產品在70多個國家均有銷售,“TAMRON”的品牌已經響譽世界。

“TAMRON”這一公司名現在已經為大眾耳熟能詳的品牌。在全世界,很多公司的名稱都源自于創立者的姓名、或產品名、企業願景等,而像TAMRON公司這樣,將設計師田村的名字命名公司的例子應該還是比較罕見。不過,TAMRON所期望的是,永遠保留為公司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員工的名字,以作紀念,這也反映了TAMRON“重視人材的企業文化,當然更是TAMRON持續發展的根本。我們也一定會將這一銘刻在公司名字中的企業宗旨永遠傳承下去。

column04_img_01  

高倍率變焦鏡頭的先驅

column04_img_02  
28-200mm 71D的雛形,來自座標紙製成的圓筒形樣品。
騰龍從此開始了劃時代的高倍率變焦鏡頭的開發進程。

在旅行等場合拍照,不僅要攜帶各式各樣的鏡頭,拍攝前還需不斷更換,費時費力。80年代後半期,已出現了不論是廣角還是遠攝都能通用的高倍率鏡頭,但因其體積大、分量重,隨身攜帶有諸多不便。於是,騰龍公司開始著眼于高倍率變焦鏡頭的尺寸問題,力求開發出便於攜帶的高倍率鏡頭。隨之而來擺在技術人員面前的課題便是如何讓鏡頭縮小至香煙盒旋轉一周軌跡的大小。按著這樣的大小,將座標紙剪切製成圓筒形的樣品後,開發專案開始啟動。研發會議中,也有人消極認為沒辦法做出這種尺寸的鏡頭,但這反而更激起了開發人員的更大開發熱情。

可以說,座標紙製成的圓筒形樣品是鏡頭的雛形。技術人員每天反復審度這個樣品,每天進行試驗,不過都以失敗告終。但隨後,騰龍經過不懈的艱苦努力,運用如非球面鏡片等長年累積的加工技術,最後終於成功實現了高倍率變焦鏡頭的小型化與輕量化。並耗時近3年,於1992年推出28-200mm 71D鏡頭。該鏡頭與之前的高倍率鏡頭相比,因其畫質優異、體積小巧,一上市便引來了廣泛關注。那之後,騰龍公司就作為高倍率鏡頭的先驅,在遠攝端的放大、數碼單反相機的反光對策、抖動補償(VC)功能的配備等方面,銳意革新,堅持不懈地進行著研究開發。

以一體化生產體制回應顧客的需求

column04_img_03  
超精密塑膠成型模具。引進新一代模具生產設備,實現了模具製造的快捷化。

騰龍公司起步於雙筒望遠鏡的承包加工,至今已有60餘年的歷史。目前,騰龍作為綜合光學儀器製造企業,已建立了一體化的生產體制,有機地結合了從光學、結構、電子設計到模具設計及製造、鏡頭加工、組裝等的相關領域技術,實現了特有產品的高難度、高精度、高效生產。同時,這些積累而成的生產技術在中國佛山工廠得到應用,騰龍由此建立起了高品質產品、高靈活性的大規模生產體制。

同時,為了對應鏡頭多樣化與高性能方面的需求,更加快捷地開發、生產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騰龍公司引進了用於設計、製造高精度塑膠用模具的最新精密射出成型設備。以往製造該模具需90天左右,靈活運用3D-CADCAM 技術的3D一體連貫式系統與導入最新型的加工設備後,實現了1微米級高精度加工,從而大幅縮減了生產週期。

 

讓騰龍成為世界的騰龍。

column05_img_02  
TAMRON USA, INC.
1979年設立美國現地法人為開端,騰龍相繼在德國、香港、法國、中國上海設立了現地法人。

這是創始人之一的新井健之從創業之初起就一直對大家耳提面命的話語。追求站在世界光學工業之巔峰這一構想作為經營理念,在今時今日也得到了傳承。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騰龍開始通過貿易公司開展出口業務。不論是最初出口的雙筒望遠鏡,還是後來的步槍瞄準鏡,均在美國大受好評。隨後,憑藉著可更換鏡頭的發展,騰龍的出口業務日益擴大。但在1971年,美元由固定匯率制變更為浮動匯率制後,國際貿易開始風雨飄搖。由於這個俗稱尼克森衝擊的事件,製造商們不得不獨自開展出口事業,騰龍也從經由商社間接出口的方式,轉為直接出口。騰龍通過引進國家級獨家代理制度,在全球48個國家內設置了經銷商,構建了以可更換鏡頭為代表的產品基礎。

此外,為擴大市場銷售業務,騰龍根據擴大市場份額,力爭上游的方針,向每一位公司員工下達指示,要求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拜訪全美500家相機店,開展市場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為進一步銷售騰龍的產品,有必要設立現地法人。為此,1979年,騰龍在美國設立了現地法人,此後在德國、法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也相繼設立了現地法人,並在印度及俄羅斯設立了駐在員事務所。目前,騰龍的產品在全球約70個國家中均有銷售,並通過在當地深入耕耘的銷售體制,來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

從青森到中國,從中國到全世界

column05_img_03  
這是位於中國廣東省的佛山工廠。該廠已建立起一體化生產體制,包括從鏡頭研磨,到塑膠部品成型、塗裝、印刷、組裝。

1997年,騰龍在設立中國工廠(佛山工廠)之時,第一件事就是培訓當地員工。青森三個工廠的擔當者長期駐守中國,開展了一系列的技術指導,其中涵蓋高精度部品加工以及複雜的產品組裝。並且,在新進員工入職時,騰龍就舉辦培訓講座,或通過派遣到日本本部培訓等方式使員工得到教育。此外,作為騰龍的基幹工廠,隨著規模的擴大,中國工廠確立了當地員工主導經營的運營體制。如今,中國的佛山工廠已實現了從鏡頭研磨,到塑膠部品成型、金屬加工、塗裝、印刷、組裝的一體化生產體制,並確立了品質、成本、交貨期等全面而又嚴格的管理體制。

設立工廠時選定廣東省佛山市的原因在於,其電力、燃氣等基礎設施完備,且毗鄰香港,物流便利。並且,為了能以獨資的方式設立工廠,騰龍加強了與市政府的溝通。由此,該工廠成為廣東省首家外商獨資企業,以及佛山市首家日資企業。如今,我們與中國員工並肩奮鬥,共同創造出在有價值的產品,作為一家深入紮根在當地的工廠,已經贏得了來自世界各國OEM訂貨商的高度信任。

為更多領域提供尖端的光學解決方案

column06_img_02  
這是確保駕車安全的車載攝像鏡頭,應用於具有白色車道隔離線及各種圖像識別功能的車載攝像機。

騰龍的產品,不僅限於廣受好評的可更換單反相機鏡頭。市場上的小型數碼相機鏡頭、攝像機鏡頭、監視器鏡頭等等,作為與大家密切相關的產品中也隨處可見騰龍的身影。作為社會之,騰龍的鏡頭廣泛應用於包括有拍照功能手機上的超小型鏡頭元件、確保車輛駕駛安全的車載攝像鏡頭、用於各類工廠的工業機器人用鏡頭等各個領域。

此外,騰龍正憑藉著長年累積而成的研發能力與先進技術,不斷地開發適用於各領域且獨具創意的產品

騰龍之眼,聚焦未來。

column06_img_03  
1959年建造的舊公司辦公樓中的部分磚塊,被再次利用了在大宮總公司辦公樓的入口牆壁上。
當時公司辦公樓的面貌仍保留至今。

為了紀念騰龍60周年,我們連載了6次的歷史回顧文章,本次是最後一篇。
這是在戰後復興時期的1950年,從承包加工雙筒望眼鏡的小製作工廠起步的騰龍發展史。也是一部滿載領先與同行業的尖端技術與充滿創造性的研發能力的技術創新的歷史。騰龍在緊跟時代潮流的同時,憑藉著只要挑戰,就能做到的精神,員工團結一心,共同開發出許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並實現了騰龍的工廠規模不斷擴大和全球化發展。

200611月,騰龍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場上市。如今,對於以騰龍產業之眼,為眾多領域提供尖端的光學解決方案為己任的我們,將騰龍產品應用於產業的各個領域。通過追求光學技術的更高的可能性,創造各個產業領域的新眼,通過鏡頭給人們帶來喜悅、幸福,同時孜孜不倦地向社會和環境做貢獻。201011月,迎來了60歲生日的騰龍公司,以騰龍之眼聚焦未來。

本圖文來自於Tamron官網,著作權屬Tamron所有並同意公開發表,Tamron保有最終修改之權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